文学院党支部赴内蒙古调研考察:在历史回响与山河壮歌中汲取精神力量

来源:文学院院办 责编: 包涵 作者: 吕玉莹 发布时间:2025-08-26 浏览量:135

为深化文学院教师对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,提升育人内涵与学术视野,文学院党支部组织教师赴内蒙古开展调研考察活动。考察团一行循着历史足迹,穿越壮美山河,在历史现场的深沉回响中感悟和平珍贵与家国尊严,在红色印记的精神滋养中汲取信仰力量,更在文明长卷的徐徐铺展中探寻民族文化的绵延传承。

考察首站,教师们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馆。馆内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、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照片、一段段饱含血泪的文字,系统还原了那段苦难历史。从东北抗联战士的英勇抗争到草原儿女的不屈坚守,从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到人民对自由的渴求,每一处展陈列都叩击着在场教师的心灵。大家驻足沉思,深刻体会到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历史教训,也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、培育爱国情怀的教育使命。

 

 

在中俄41号界碑前,考察团教师们庄严肃立。界碑上清晰的国徽与编号,不仅是国家领土主权的庄严象征,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尊严印记。驻足凝视间,边疆军民的守土事迹如在眼前。他们用年复一年的坚守,生动诠释着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”的深刻内涵。


中共六大展览馆内,一件件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。作为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,中共六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,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。教师们认真聆听革命先驱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、探索真理的事迹,深刻感悟他们 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 的初心使命。

 

 

考察尾声,文学院教师们走进呼伦贝尔博物馆。馆内系统展示了这片土地从远古到现代的文明演进轨迹。从草原先民的狩猎工具到游牧民族的生活器物,从多元文化的交融印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,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。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深入了解了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,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性。

此次内蒙古调研考察活动,通过在历史现场与山河之间的沉浸式学习,教师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,更在精神层面受到深刻洗礼。文学院党支部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,把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鲜活实践,让红色基因与文化血脉在教学中代代相传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续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。